祸起萧墙是什么典故 祸起萧墙的典故

2024-05-02 1055 明贵知识网

“祸起萧墙”是一个古代历史典故,发生在中国北齐时期(公元550年-577年)。


北齐时期,北方有一个名叫斛律金的官员,他因得罪了权臣萧墙而被隐退。此后,萧墙对斛律金的家人展开报复,指使手下放火烧毁了斛律金家的房屋,导致斛律金的家人被杀,他自己也被削职为民。


斛律金始终无法忘记家人的遭遇,于是他决心复仇。他私下里设法游说萧墙的女儿,让她向父亲施加影响,同时还与萧墙的心腹密谋。最终,斛律金与萧墙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,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波。皇帝听到消息后,对此事非常震惊,命令萧墙接受审判,最终萧墙被流放到边疆大草原,而斛律金也由于过于激动,被命令拘禁。


这个典故表现了政治权力斗争中复仇、报复的危险性,也反映出当时权力斗争极端而残酷的现实。同时,它也说明了在官场中,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私人恩怨竟然可能引发大的政治风波。

祸起萧墙是什么典故 扩展

祸起萧墙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,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《论语·季氏》。“祸起萧墙”的原义是祸乱产生于家中,比喻灾祸、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;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也作“祸发萧墙”。

祸起萧墙是什么典故 扩展

萧墙,指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或屏风。“萧墙之内”暗指鲁君。当时,季孙氏把持鲁国朝政,担心一旦鲁君起兵收回主权,颛臾会凭借地利帮助鲁君,便想先下手为强,消灭颛臾。所以孔子说,季孙之忧不在颛臾,而在鲁君(萧墙之内)。


孔子这句话,以后成为成语“祸起萧墙”,喻指祸乱出自内部。


所以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,《后汉书》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:“此皆衅发萧墙,而祸延四海也。”

祸起萧墙是什么典故

声明:明贵知识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本站